最新公告
  • 欢迎您光临范文专家站,一个优质的范文模板文案基地。欢迎加入VIP
  • 课文《烛之武退秦师》教学设计(烛之武退秦师省略句有哪些)

    正文概述    2025-05-13 21:33:25  

    课文《烛之武退秦师》教学设计范文

    教学目标:

    新学期开学学校宣传标语

    1、掌握实词:若、鄙、说、辞、知等,虚词:之、以、于等。了解相关文学常识。

    2、能理解课文内容、层次结构和人物形象。

    3、背诵课文。

    教学重点:1、理解并概括几个人物的性格。

    2、掌握实词:若、鄙、说、辞、知等,虚词:之、以、于等。了解相关文学常识。

    教学难点:对烛之武的说辞作出自己的评价

    课时安排:2课时

    教学过程:

    第一课时

    一:预习要求

    1、给生字注音 2、能流畅地诵读课文

    二:导入新课

    一九五五年,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,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:“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,也不让他离开美国,无论他在哪里,都抵得上五个师。”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?今天我们要学的《烛之武退秦师》会告诉我们答案。

    三:检查预习

    1、注音 贰、汜、佚、缒、说、戍、敝、共、逢、阙

    2、填空 《左传》是我国第一部 体史书,传说是春秋末年 所著,由于它是对史书《 》所作的`传注,所以又称《 》,初中我们曾学过其中的《 》,出自其中的成语有 。

    四:诵读课文

    1、老师范读

    2、学生齐读

    3、自由诵读

    五:解释字词

    1、且贰于楚也 2、晋军函陵

    3、师必退 4、今急而求子

    5、夜缒而出 6、朝济而夕设版焉

    7、既东封郑 8、因人之力而敝之

    9、失其所与 10、亦去之

    六:翻译语句

    1、臣之壮也,犹不如人;今老矣,无能为也矣。

    2、若郑亡而有益于君,敢以烦执事。

    3、越国以鄙远,君知其难也。焉用亡郑以陪邻?

    4、若舍郑以为东道主,行李之往来,共其乏困,君亦无所害。

    5、微夫人之力不及此。

    高中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朗读

    七:自主研读

    先自己对照注释研读课文,对难解之处相互讨论,然后集中提问,老师解疑。

    (布置作业:背诵课文)

    第二课时

    一、理解课文

    (先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一到两遍)

    1、秦晋为何围郑?(用原文回答)开篇交待这些有何作用?

    提示小结: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想报复郑国,从而扩大其势力;而秦郑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,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成功地离间秦晋埋下了伏笔。

    2、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使秦的?(用原文语句回答)

    3、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?(用原文语句回答并作分析)

    提示:(1)以退为进;(2)晓之以弊;(3)许之以利;(4)巧施离间。(详见教学论文《浅析烛之武退秦师的论辨艺术》

    4、郑伯说服烛之武使秦和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有何异同?

    同:都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。

    异:郑 伯:直截了当

    烛之武:迂回曲折

    5、晋文公为何不愿攻秦?(用原文语句回答)从本题和第4题可以看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特点?这对你有何启示?

    提:(1)略

    (2)都以本国利益为中心

    (3)从中可以看出,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,也没有永恒的仇敌,只有永恒的利益。古代如此,现代亦然。一九九九年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,是对我国主权的公然挑衅和侵犯,而我国政府没有感情用事,而是从根本利益出发,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这一事端是完全正确的。(此题可引导学生自由讨论,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)

    二、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本文结构特点

    提示小结:组织严密,曲折有致,首尾呼应。

    三:结合原文语句分析烛之武的形象

    提示:爱国,睿智超群,能言善辩。

    (以上两个问题可稍作讨论,不必深入探讨。)

    四、自由诵读,检查背诵;完成练习三。

    五、知识积累

    1、找出本文中之、于、以的不同用例,并解释,然后再找出以前所学课文中与此相同的例句。

    例 A:臣之壮也,犹不如人 助词,取消句子独立性

    之 B:是寡人之过也 助词,的

    C:子犯请击之 代词,指秦军

    D:唯君图之 指示代词,这件事

    a:虽我之死,有子存焉

    b: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

    c: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

    d:曾不能损魁父之丘,如太行、王屋何

    2、找出本文和以前所学课文中实词“鄙、若、知、说、辞”的用例,并解释。

    例 先帝不以臣卑鄙 浅陋

    鄙: 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、边邑

    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 鄙陋

    越国以鄙远 边境、边邑

    六、阅读迁移

    孙权袭荆州(公元219年,孙权派吕蒙袭荆州杀关羽),先主(刘备)大怒,欲讨权。云(赵云)谏曰:“国贼是曹操,非孙权也。且先灭魏,则吴自服。操身虽毙,子丕篡盗(窃取帝位),当因(顺应)众心,早图关中(泛指函谷关以西一带),据河(黄河)渭(渭河)上游以讨凶逆(叛逆,指曹魏势力),关东(函谷关以东)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。不应置(放在一边)魏,先与吴战;兵势一交,不能卒(通‘猝’,很快)解也。”先主不听。

    《三国志·蜀书·赵云传》裴松之注

    讨论:赵云的话有道理吗?先主为何不听?结果怎样?这对你有何启示?

    板书设计

    烛之武退秦师

    一、欲扬先抑 以退为进

    二、阐明厉害 动摇秦君

    三、替秦着想 以利相诱

    四、引史为例 挑拨离间

    五、推测未来 劝秦谨慎

    茶语范文网,一个优质的源码资源平台!
    茶语范文网 » 课文《烛之武退秦师》教学设计(烛之武退秦师省略句有哪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