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公告
  • 欢迎您光临范文专家站,一个优质的范文模板文案基地。欢迎加入VIP
  • 命题教学设计方案(命题教学)

    正文概述    2025-05-18 15:33:12  

   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、高质量、高水平开展,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,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、步骤和安排等。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    1

    教学目标

    1.使学生了解命题、真命题和假命题等概念.

    2.使学生了解几何命题是由“题设”和“结论”两部分组成.能够初步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,或把命题改写成“如果……,那么……”的形式

    重点和难点

    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,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.

    教学过程

    一、引入

    请大家随意说出一些语句,教师把它们写在黑板上.如:

    「1」对顶角相等吗?

    「2」作一条线段AB=2cm;

    「3」我爱初二「1」班;

    「4」两直线平行,同位角相等;

    「5」相等的两个角,一定是对顶角.

    二、新课

    问:上述语句中,哪些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?

    答:「3」、「4」、「5」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.

    教师指出:判断是对事物进行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,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,叫做命题.数学课堂里,只研究数学命题,如「4」、「5」.

    例1 请大家说出若干个「数学」命题,再分析一下,每一个命题由几部分组成?

    「1」等角的补角相等;

    「2」有理数一定是自然数;

    「3」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;

    「4」如果a是有理数,那么a2>a;

    「5」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」.

    教师启发学生得出:一个命题,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,都可以写成“如果……,那么……”的形式,也可以简称为“若A则B”.

    练习:把上述「1」至「5」,都按“如果……,那么……”的形式,表述一遍.

    例2 在例1的「1」至「5」个命题中,所作的判断是否都正确?怎么检验各个命题的真伪?

    「l」“如果两个角是等角的补角,那么这两个角相等.”是正确的命题,已经由补角的定义得到证明.

    「2」“如果是有理数,那么它一定是自然数”。是不正确的命题「判断」,反例如是有理数但不是自然数。

    「3」“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,截得的内错角相等,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.”是正确的命题,已证.

    「4」“如果a是有理数,那么a2>a.”是不正确的命题,反例如a=1,a2=a.

    「5」“如果是一个大于4的偶数,那么它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.”这个命题,至今没人举出一个反例,说明它不正确;也没有人完全证明它正确.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,已证明了“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”,即已经证明了“ 1+2”,离“ 1+1”这颗数学王冠上的珍珠,只差“一步之遥”.这是目前世界上对这个命题的真伪的判定,所能达到的最好结果.

    教师帮助学生归纳:命题既然是一个判断,就有判断是否正确的区别.

    真命题---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,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.

    假命题---如果题设成立,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成立,也就是说结论不成立,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.注意:不是命题与假命题的区别!

    怎样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?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.数学中,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,要经过证明「或以公理形式,即由实践证明的形式出现」;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,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.

    例3 试将下列各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相互颠倒或变为否定式,得到新的命题,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.

    「1」对顶角相等;

    「2」两直线平行,同位角相等;

    「3」若a=0,则ab=0;

    「4」两条直线不平行,则一定相交;

    「5」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.

    解:

    「l」对顶角相等「真」;

   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「假」;

    不是对顶角不相等「假」;

    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「真」.

    「2」两直线平行,同位角相等「真」;

    同位角相等,两直线平行「真」;

    两直线不平行,同位角不相等「真」;

    同位角不相等,两直线不平行「真」.

    「3」若a=0,则ab=0「真」;

    若ab=0,则a=0「假」;

    若a≠0,则ab≠0「假」;

    若ab≠0,则a≠0「真」.

    聘用合同书标准范本

    「4」两条直线不平行,则一定相交「假」;

    两条直线相交,则一定不平行「真」;

    两条直线平行,则一定不相交「真」;

    两条直线不相交,则一定平行「假」.

    「注」本小题如果添上“在同一平面内”的大前提条件,那么假命题将变为真命题.

    「5」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「假」;

    凡直角都相等「真」;

    凡不相等的角不都是直角「真」;

    凡不都是直角的角不相等「假」.

    说明:本例,尤其是第「5」小题,视学生接受情况,教师灵活掌握.讲还是不讲,讲到什么程度,介不介绍四种命题「原、逆、否、逆否」,都有较大的伸缩性.

    小结:

    命题---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;

    命题的结构---;如果「题设」……,那么「结论」……;

    命题的真假---正确或错误的判断;

    四种命题---原、逆、否、逆否.

    「用投影片显示或挂小黑板」

    命题教学设计方案2

    教学建议

    (一)教材分析

    1、知识结构

    2、重点、难点分析

    重点: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.因为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,是对该命题深刻理解的前提,而对命题理解能力是我们今后研究数学必备的能力,也是研究其它学科能力的基础.

    命题教学有哪些

    难点: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.因为理解和掌握一个命题,一定要分清它的题设和结论,所以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十分重要的问题.但有些命题的.题设和结论不明显.例如,“对顶角相等”,“等角的余角相等”等.一些没有写成“如果……那么……”形式的命题,学生往往搞不清哪是题设,哪是结论,又没有一个通用的方法可以套用,所以分清题设和结论是教学的一个难点.

    (二)教学建议

    住房租房合同怎么备案

    1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,组织或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,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,来理解命题的概念、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,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命题的真假.

    2、命题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,虽然高中阶段我们还要学习,但对于程度好的A层学生还要理解:

    (1)假命题可分为两类情况:

    ①题设只有一种情形,并且结论是错误的,例如,“1+3=7”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.

    ②题设有多种情形,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形的结论是错误的.例如,“内错角互补,两直线平行”这个命题的题设可分为两种情形:第一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都等于90°,这时两直线平行;第二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不都等于90°,这时两直线不平行.整体说来,这是错误的命题.

    (2)是否是命题:

    命题的定义包括两层涵义:①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;②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.即命题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.在语法上,这样的句子叫做陈述句,它由“题设+结论”构成.

    另外也有一些句子不是陈述句,例如,祈使句(也叫做命令句)“过直线AB外一点作该直线的平行线.”疑问句“∠A是否等于∠B?”感叹句“竟然得到5>9的结果!”以上三个句子都不是命题.

    (3)命题的组成

    每个命题都是由题设、结论两部分组成.题设是已知事项;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.命题常写成“如果…,那么…”的形式.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,用“如果”开始的部分是题设,用“那么”开始的部分是结论.

    有些命题,没有写成“如果…,那么…”的形式,题设和结论不明显.对于这样的命题,要经过分折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,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“如果…那么…”的形式.

    另外命题的题设(条件)部分,有时也可用“已知……”或者“若……”等形式表述;命题的结论部分,有时也可用“求证……”或“则……”等形式表述.

    教学设计示例:

    教学目标

    1.使学生对命题、真命题、假命题等概念有所理解.

    2.使学生理解几何命题的组成,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两部分,并能将命题改写成“如果……,那么……”的形式.

    3.会判断一些命题的真假.

    教学重点和难点

   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: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.

    教学过程设计

    一、分析语句,理解命题

    1.教师让学生随意说一句完整的话,每个小组可以派一名同学说,如:

    (1)我是中国人。

    (2)我家住在北京。

    (3)你吃饭了吗?

    (4)两条直线平行,内错角相等。

    (5)画一个45°的角。

    (6)平角与周角一定不相等。

    2.找出哪些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?

    学生答:(1),(2),(4),(6)。

    3.教师给出命题的概念,并举例。

    命题:判断一件事情中,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.所谓判断,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,不能含混不清.在数学课中,只研究数学命题,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,每组再选一个同学说.(不要让说过的再说)

    如:的句子,叫做命题,分析(3),(5)为什么不是命题.

    教师分析以上命题

    (1)对顶角相等。

    (2)等角的余角相等。

    (3)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,这条射线一定是这个角的平分线。

    (4)如果a>0,b>0,那么a+b>0。

    (5)当a>0时,|a|=a。

    (6)小于直角的角一定是锐角。

    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,教师有意说出以下两个例子,并问这是不是命题。

    (7)a>0,b>0,a+b=0。

    (8)2与3的和是4。

    有些学生可能给与否定,这时教师再与学生共同回忆命题的定义,加以肯定,先不要给出假命题的概念,而是从“判断”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。

    4.分析命题的构成,改写命题的形式。

    例两条直线平行,同位角相等.

    (l)分析此命题的构成,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成立的条件,后一部分是在前一部分条件下所得的结论.已知事项为“题设”,由已知推出的事项为“结论”。

    (2)改写命题的形式。

    由于题设是条件,可以写成“如果……”的形式,结论写成“那么……”的形式,所以上述命题可以改写成“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,那么同位角相等。”

    请同学们将下列命题写成“如果……,那么……”的形式,例:

    ①对顶角相等。

   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,那么它们相等。

    ②两条直线平行,内错角相等。

   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,那么内错角相等。

   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。

    如果两个角是等角,那么它们的补角相等。(注意不仅仅限于两个角,如果多个角相等,它们的补角也相等。)

    以上三个命题的改写由学生进行,对(2)要更改为“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,那么内错角相等。”

    提示学生注意:题设的条件要全面、准确.如果条件不止一个时,要一一列出。

    如:两条直线相交,有一个角是直角,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,可改写为:

    “如果两条直线相交,而且有一个角是直角,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。”

    二、分析命题,理解真、假命题

    1.让学生分析两个命题的不同之处。

    (l)若a>0,b>0,则a+b>0

    (2)若a>0,b>0,则a+b<0

    相同之处:都是命题.为什么?都是对a>0,b>0时,a+b的和的正负,做出判断,都有题设和结论。

    不同之处:(1)中的结论是正确的,(2)中的结论是错误的。

    教师及时指出:同学们发现了命题的两种情况。结论是正确的或结论是错误的,那么我们就有了对命题的一种分类:真命题和假命题。

    2.给出真、假命题定义

    真命题:如果题设成立,那么结论一定成立,这样的命题,叫做真命题。

    假命题:如果题设成立,结论不成立,这样的命题都是错误的命题,叫做假命题。

    注意:

    (1)真命题中的“一定成立”不能有一个例外,如命题:“a≥0,b>0,则ab>0”。显然当a=0时,ab>0不成立,所以该题是假命题,不是真命题。

    (2)假命题中“结论不成立”是指“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正确”,如:“a的倒数一定是”,显然当a=0时命题不正确,所以也是假命题。

    (3)注意命题与假命题的区别.如:“延长直线AB”.这本身不是命题.也更不是假命题。

    (4)命题是一个判断,判断的结果就有对错之分.因此就要引入真假命题,强调真假命题的大前提,首先是命题。

    3.运用概念,判断真假命题。

    例请判断以下命题的真假。

    (1)若ab>0,则a>0,b>0。

    (2)两条直线相交,只有一个交点。

    (3)如果n是整数,那么2n是偶数。

    (4)如果两个角不是对顶角,那么它们不相等。

    (5)直角是平角的一半。

    解:(l)(4)都是假命题,(2)(3)(5)是真命题.

    4.介绍一个不辨真伪的命题.

    “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”。(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)

   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数字,说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,而且至今没有人举出一个反例,但也没有一个人能证明它对一切大于4的偶数正确.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,已证明了“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”.即已经证明了“1+2”,离“1+1”只差“一步之遥”.所以这个命题的真假还不能做最好的判定。

    5.怎样辨别一个命题的真假。

    (l)实际生活问题,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

    (2)数学中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,要经过证明。

    (3)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,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。

    三、总结

    师生共同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。

    1.什么叫命题?真命题?假命题?

    2.命题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?

    3.怎样将命题写成“如果……,那么……”的形式。

    4.初步会判断真假命题.

    教师提示应注意的问题:

    1.命题与真、假命题的关系。

    2.抓住命题的两部分构成,判断一些语句是否为命题。

    3.命题中的题设条件,有两个或两个以上,写“如果”时应写全面。

    4.判断假命题,只需举一个反例,而判断真命题,数学问题要经过证明。

    四、作业

    1.选用课本习题。

    2.以下供参选用。

    (1)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命题.

    ①我爱祖国。

    ②直线没有端点。

    ③作∠AOB的平分线OE。

    ④两条直线平行,一定没有交点。

    ⑤能被5整除的数,末位一定是0。

    ⑥奇数不能被2整除。

    ⑦学习几何不难。

    (2)找出下列各句中的真命题。

    ①若a=b,则a2=b2。

    ②连结A,B两点,得到线段AB。

    ③不是正数,就不会大于零。

    ④90°的角一定是直角。

    ⑤凡是相等的角都是直角。

    (3)将下列命题写成“如果……,那么……”的形式。

    ①两条直线平行,同旁内角互补。

    ②若a2=b2,则a=b。

    ③同号两数相加,符号不变。

    ④偶数都能被2整除。

    ⑤两个单项式的和是多项式。

    茶语范文网,一个优质的源码资源平台!
    茶语范文网 » 命题教学设计方案(命题教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