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公告
  • 欢迎您光临范文专家站,一个优质的范文模板文案基地。欢迎加入VIP
  • 小马过河中班语言教案(小马过河中班语言教案及反思)

    正文概述 等哈阿是   2025-08-10 06:13:56  

    以下是对《小马过河》幼儿园语言活动方案和相关教案的设计总结:


    活动名称:

    《小马过河》

    一、活动背景及目的

    1. 情感培养:通过故事,使幼儿学会用礼貌用语表达自己,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。
    2. 认知发展:理解故事内容,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,并从中获得知识。
    3. 实践导向:通过亲身体验学习,积累经验,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。

    二、活动目标 1

    1. 认知目标:理解《小马过河》的故事内容,能够复述故事。
    2. 情感目标:体会“遇到问题要多观察、多动脑筋、勇于尝试”的道理。
    3. 技能目标: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,进一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。

    三、活动准备 2

    1. 复制《我不敢做》的Flash动画片段(如猴妈妈和小猴子的不同态度)。
    2. 播放《小马过河》故事录音,展示老牛、小松鼠和马妈妈讲述小马的故事。
    3. 预备课件:包括故事内容、背景图片、角色头饰等。
    4. 设计引导问题:如“为什么老牛说水深呢?”、“为什么小松鼠又怎么说?”等。

    四、活动过程 3

    1. 谈话导入(5分钟)

    • 请幼儿在中间区域站好,老师站到一边。
    • 教师提问: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是小动物?(如“小猴子”、“老马”、“小马”等)
    •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最近学习的“我爱我家”,并提问:“你们觉得你害怕分担家务吗?”
    • 引出故事:通过一次分烧火做饭的经历,小马遇到了“不敢做”的问题。

    2. 情境导入(5分钟)

    • 老师播放《我不敢做》的动画片段,引导幼儿观察情境,提问:“猴妈妈为什么要用树枝烧火做饭呢?”(怕摔下来、怕扎着手)。
    •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:小猴子为什么会害怕分担家务?

    3. 故事讲解与提问(10分钟)

    • 出示挂图:村庄中的老马妈妈和小马在河边分火柴的情景。
    • 引导提问:
    • 阿姨为什么要叫小马去烧火做饭?(为了分担家务 burden)。
    • 小马为什么害怕分担家务?(怕摔着手,害怕被妈妈责骂)。
    • 如何能让小马分担家务而不害怕呢?(比如多观察、多想、多动脑筋)。

    4. 故事讲述与角色扮演(20分钟) 4

    • 引导幼儿设计角色:老牛、小松鼠和马妈妈,分别对应故事中的角色。
    • 分组讨论:每个角色是如何帮助小马分担家务的?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?
    • 每个小组讲述自己的故事,并用动作(如摆弄树枝、张开双臂等)表现角色的动作。
    • 回家交流:让幼儿分享自己设计的角色和讲述的情节,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故事中的细节。

    5. 思考与提问(10分钟)

    • 教师提问:“在故事中,小马为什么害怕分担家务?”
    • 提出问题:“如果我是小马,面对同样的挑战,会用什么办法来克服呢?”

    五、活动反思 5

    1. 语言习惯的培养: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和叙述,学会了用礼貌用语表达自己,并增强了语言应用能力。
    2. 实践与经验结合:通过设计分组讨论和回家交流活动,让幼儿在实践中积累经验,增强团队合作意识。
    3. 情感教育:故事中体现出“遇到问题要勇敢面对”的道理,激发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    六、活动延伸 6

    1. 提供一些类似的分担家务的情境图片或故事片段,让幼儿继续分享他们的经历,并思考如何应用到生活中。
    2. 播放相关儿歌视频(如《我不敢做》),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互动活动。

    以上为《小马过河》幼儿园语言活动方案的详细设计和相应教案内容。在实际活动中,可以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教学资源进行调整和补充。

    《小马过河》教案设计

    一、教学目标

    1. 让学生经历“帮助有困难的人”的过程,学会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。
    2. 学习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与人交流来理解故事内容。
    3. 感受童话故事中的情感,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。

    二、教学重点

    • 理解老马、小马、松鼠、老牛伯伯等人物的特点。
    • 掌握故事中人物之间的不同判断方式及其原因。

    三、教学难点

    • 老牛和小松鼠各自说“深浅不一”的原因。
    •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观察角度不同。

    四、教学准备

    1. 图片资料:老马、小马、小松鼠、老牛伯伯等动物的图片。
    2. 动画课件:完整呈现故事内容,帮助学生理解角色的对话。
    3. 分组卡片:标记人物信息(如老马、小马、松鼠)的卡片。

    五、教学过程

    1. 导入环节

    • 导语提问:小朋友们,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三个小动物朋友,它们的名字分别是老马、小马和小松鼠。它们要帮助妈妈把麦子运到磨房去。
    • 情景引入:用图片展示老牛、小马、小松鼠站在不同位置感受河水深浅的情景,引发思考。

    2. 故事讲述

    1. 教师示范
    2. 读出老马、小马、松鼠和老牛伯伯的对话。
    3. 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朗读,并分享他们的朗读感受。

    4. 引导问题

    5. 老马说“妈妈给我半袋麦子”,小马说“我能把麦子驮回去”。
    6. 教师引导思考:为什么老牛和小松鼠都说“深浅不一”?

      • 提问:“它们是怎么看河的呢?站在不同的地方,河水的情况会不一样。”
      • 通过学生分享和教师点拨,帮助理解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观察角度。
    7. 分组朗读

    8. 在小组内进行分组朗读,鼓励学生提出疑问。
    9. 教师总结:在帮助有困难的人时,学会倾听、尊重他人的意见。

    3. 活动延伸

    1. 角色扮演游戏:给有困难的同学分发分角色卡片(如“小松鼠”或“老牛伯伯”),让他们进行模拟对话。
    2. 分享与表达:通过分组展示,让学生在团队中分享自己的故事理解。

    4. 总结

    • 教师总结:这是一则经典的童话故事,蕴含着许多道理和价值观。希望大家也能学会用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。

    五、教学反思

    1. 课堂结构
    2. 背景信息:分为导入、讲述、引导问题、分组朗读、角色扮演与分享等环节。
    3. 学生互动性:鼓励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,激发参与热情。

    4. 情感体验

    5. 故事中的马天真善良,激励学生帮助他人并学习关心身边的人。

    6. 教学难点突破

    7.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观察角度差异。
    8.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,通过角色扮演和分享活动深化主题。

    9. 后续改进方向

    10. 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增强情感体验,特别是帮助有困难的人类的情节设计。
    11. 优化分组朗读和角色扮演环节,增加互动性,使学习过程更生动有趣。

    六、总结

    通过《小马过河》的故事,学生将学会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,并通过团队合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。这是一则经典童话故事,蕴含着许多道理和价值观,值得我们深入理解和应用。

    茶语范文网,一个优质的源码资源平台!
    茶语范文网 » 小马过河中班语言教案(小马过河中班语言教案及反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