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从水街轻轻走过杂文随笔
铁像寺,这个名字,乍听起来颇有几分怪异,读起来有种坚硬。而水街,则多了几分柔媚和灵动。铁像寺水街倒底是怎样的一个所在呢?
带着这个问号,在七月初伏天的一个黄昏,我造访了它。
沿宏盛街,过天桥,再穿过一个路口,便是铁像寺水街了。
铁像寺的三个字让我找到了新的解读:从“铁”中读出了铁律和坚定,“像”中读出了榜样和效法。由此看来,铁像寺有着坚硬外表包裹下的似水柔情。
说是“水街”,其实并不卖水。这似乎与我的传统认知有些偏差,因为,在我看来,“水街”本就应该是卖水的,就如我家乡的“水巷”一样。说起家乡的“水巷”,我的脑海里便立刻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:一条湿漉漉的青石板路,挑水人“哒哒”的脚步声,高家井、程公井光滑的.井沿和井边浆洗衣物的“啪啪”声。
水街拐角处的老戏台就与“水”有关。你看,两边回廊,中间拱卫着一个高高的戏台,戏台两边斤柱子上嵌着一副对联:昆高胡弹灯曲绕高梁,生未净旦丑功出梨园。戏台下面是一大片的木桌和竹木椅,散放在平地里。
而年轻人则更喜吹高端、雅致一些的场所,如瓦库茶吧、浣月茶屋、妙音阁、熙轩啤酒馆和新桃源咖啡之类。里面环境优雅,温馨浪漫,一丛翠竹,几许藤萝,更是凭添了几分素雅和古朴。
水街的尽头,“回澜塔”高高耸立,这是一座风水之塔,七级六面,镇于万里桥头。肖家河水在此东流,颇有韩愈“障百川以东流,回狂澜于既倒。”的意味。
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