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水》教案及反思
《我是什么》这篇课文,以“我”为主人公,通过自述导出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环现象。在学习课文的同时,让学生知道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成汽、云、雨、雹子和雪,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,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。
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学会生字和知道水在一定条件 下会变成汽、云、雨、雹和雪,还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难点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来猜对谜语。
本课教学目标是: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汽、云、雨、雹子、和雪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.
教学设计:以猜谜游戏导入新课教学,为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也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动起脑筋来,为后面的理解课文解课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。在学习课文时,我采用的是先学第四自然段,猜出了课题谜底是“水”后,在反过来学习第一、二、三自然段,这样学生会更清楚知道“我”就是“水”。汽、云、雨、雹、和雪都是水变的。理解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环知识。
教学过程:
一、 导入新课
1、猜谜游戏。
2、板书课题:我是什么
3、齐读课题。
二、 读文识字
1、借助汉语拼音自渎课文,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2、纠正字音,你认为哪个字的读音应注意,给大家提个醒。
“露” “冲” “灾” “雹” “袍”
3、把你读得不通、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。
4、想想这则谜语的谜底是什么?
三、 理解课文内容
1、学习第四自然段。
(1)指名读。
(2)启发。:“我”在池子里怎样?“我”在小溪里怎样?你们想这个“我”是谁呢?池子里有它,小溪里有它,江河里、海洋里都有它,它是什么?(水)
(3)池子里的水怎么在睡觉?小溪里的水怎么在散步?江河里的水又怎
能奔跑?海洋里的水又怎么能唱歌、跳舞?
(4)朗读第四自然段。
现在大家知道了,“我”就是“水”,现在读第四自然段,把“我”该成“水”读。
知道朗读:水在睡觉,静静地要轻点;水在散步,要比“睡觉”响点,应该由弱到强,在江河里奔跑怎么读?在海洋里唱歌跳舞又该怎么读?
2、学习第一、二、三自然段。
(1)现在知道了,“我”就是“水”。课文一开始就说:“我会变”意思是“水会变”,水都会变成什么呢?”
(2)齐读第一自然段。指点:“有时候……有时候……”写出了变化。
3、学习第二自然段。
(1)水变成云,在空中漂浮,又变成什么?自渎第而自然段,回答是要求学生用上“有时候……有时候……”。
(2)课文上分别用了三个表示动作的词“落、打、飘”,你们能说说为什么作者选择了这样的搭配呢?”
(3)知道学生推敲词语:我们把她们换个位置,行不行?
(4)朗读第二自然段。
4、学习地三自然段。
(1)水还会变成什么?自己读读第地三自然段。
(2)说明“露珠” “霜”
(3)小结:水真有趣,真会变。它会变成……
5、读第1、2、3、4自然段。
6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得到水?如果没有水将是怎样的情况?
对。水是万物生长不可缺少的,但你们知道水如果发脾气会做哪些坏事?
那同学们应该想办法管住水,叫水听人们使唤。
(1)水真有趣,真能变。它会变成雨、露、雪、雹、霜。
(2)有同学告诉我:以前在课堂上做作业的时候总是感觉有点累,甚至影响到其他同学的成绩。现在老师教会我们用水来替代课业,那是不是很划算?
(3)还有同学说,以前看到天边的云彩,总觉得是不好的,现在知道水可以净化天空,那么心情会好一些吗?
(4)齐读第1、2、3、4自然段.
7、总结全文。
(1)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?
(2)知道水可以变成雨、露、雪、雹、霜。
(3)知道水对人类有好处也有害处。
(4)(开放性问题):猜个谜语,说说你的想法。
(5)布置课后收集资料,把收集到的水的知识共同交流。
(6)(活动性作业):画一张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环图。
(7)如果有机会的话,做一个小实验验证水可以变化。
(8)(讨论性作业):你发现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?为什么有这种特性?
(9)(开放性作业):你觉得水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?对人类社会呢?
(10)(综合性和实践性作业):利用学过的知识,设计一个简单的装置来模拟水的变化过程。
(11)(拓展性作业):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,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特性,并做一个简短的总结。
(12)(自我反思):这节课让我思考了什么?有什么收获?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吗?